太极拳的打法和练法
顾名思义,打法就是实战用法,练法就是日常的训练方式。所有的拳术,其立足点都是打法。练习是为了实战。没有实战价值的拳法,只能说是体操运动,是没有资格称为“拳”的。太极拳演练的时候,看起来实在不像是一种可以实战的拳法。不仅慢,而且动作似乎也不够直接,东摸西摸的样子。如果太极的打法就是这种样子的话,基本上真的就是“找打拳”了。坦率说,真打实战的话,一个初练拳击一两年的新手,就可以击败这些照猫画虎,比着拳招练习“实战”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老太极”了。老话里面就说“好拿不如赖打”,真打起来谁跟你这样慢慢的玩?
太极的“练法”练什么?与所有的技击一样,主要就是练力量和速度。太极的练法是“有招”的,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各派多少式的招数套路。人们利用这些有形的招数来练习,去除身上的僵劲,并练成整体劲,同时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所谓的太极的“无招”,是指打法而不是练法;打法就是“无招”的,没有规定具体的方式。
内家拳在练的时候,身体要求是舒展大方。可是在“打”的时候,身体要求却相反——像是一根绷紧的弹簧一样,身体似乎是被压着的;但随时准备弹起来。说的好听一点,身体就是特别像是正在捕食的豹子,或者说是捕鼠的灵猫。而对手对于这样的攻击,往往是“不堪一击”的,他们几乎没有机会来还手。更要命的是:即使打人出手后,身子依然保持卷曲的样子,因为它随时有下一次的出击。所谓的“太极者,长拳也,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中间是没有断点的。因为太极的打法一旦出手就是连绵不绝的凶猛攻击,不断封杀对手的攻击机会,不让对方有机会还手。真太极的打法是“一触即发”,“打人如亲嘴”!与对方靠得很近,就像是两人要亲嘴一样。讲的就是“力不出圈”,就是专门练习在身体的重心周围发力,因此发出来的力量奇大。这种专门在别人无法发力的近身距离内,以别人无法发力的身体姿势,来发出超强力量的拳派,完全做到了“出人意料之外”。因此,一旦出手,对手就只有一条路----被打飞或者当场被击垮在地。
真正能够克服人类天性的障碍,达到比较完美境界的拳法,我以为应该是练法与打法分开的拳法。因为“打”的时候,强调的是最强的攻击力;这个目标一动分阴阳,在有效攻击对方的时候,难免对自己的身体有过分的使用,所以很容易伤身---所谓的未伤人,先伤己。例如拳击,就是典型的打练合一。外家拳中很多都是练法即是打法,练为战,这种拳术很容易上手,也相对比较实用。但是容易留下内伤(内脏损害),四五十岁以后,外家拳手的攻击能力和身体素质都会快速下降,留下很多遗留问题,有些拳师往往壮年就莫名其妙的死去了,这都是练法不当留下来的问题。
如果练拳的时候,强调对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然后用提高后的身体机能(速度,力量,灵巧性等)来进行对抗,就必须把“练法”和“打法”分开才行。这种拳法,上手一般会慢一些,刚开始看不出太明显的效果。但是一旦功成之后,太极技击,又是一般的外家拳所无法对抗的了。其实这就是内家拳的原理!内家拳之所以看起来根本就不像是打人的样子,就是因为本来这些动作就不是为了打人而设计的,而是为了提高身体的机能而设定的。内家拳的各种招数套路仅仅是练法,而不是打法。
由于内家拳的传承中,特别强调学生的“德行和资质”。刚开始入门的时候,师傅都是只教“练法”的。反正师傅也是天天这样练,学生没有理由说老师没有教真功夫。但是如果学生的资质不好,或者是老师发现学生的德行品性不佳,就肯定不会传授“实战心法”的。也就是如何把练法变化成“打法”,只有当徒弟的“练法”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之后,师傅几句话“一点”就通了。如果缺了这“一点”,一辈子也就是一套糊涂拳。如太极一脉,学了太极的练法,未必懂得太极的打法。现在练太极的人很多,大多数“传统套路”其实都是有来源的,都有一定的道理,的确是老祖宗的传承。但是后人在练的时候,如果不懂实战打法,这些练法就起不到真正的实战技击作用,就变成体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