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运劲方法有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八种,其中掤劲列于首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拳的师傅们常说要练好掤劲,一定要做到“常备五张弓”,这样才能力撑八面,劲射四方。所谓五张弓指的是腰弓、双臂弓和双腿弓,掌握这五张弓并善加运用对于提升太极拳的养生健身效果和技击防身能力均有莫大帮助,以下笔者从四个方面来谈谈。
一、腰弓(亦称为身弓)。
即以颈椎和尾椎为弓梢,以腰椎为弓背,形成一张弓。形成正确的腰弓关键是头要领起、尾椎内裹、含胸拔背、塌腰坐胯。头部领起的作用在于颈椎能立得中正,既不前突,也不后拱,从而气脉畅通。尾椎内裹的作用在于使其与颈椎处于同一垂直线上,让腰弓立起来而且立的正。含胸拔背和塌腰坐胯的作用在于是脊椎节节拉开,形成略微后弯的弓背,但又保持立身中正,不至于形成驼背。腰弓形成后整个人呈微微內收的状态,就像要打出去的拳头先收回一点再击出去才更有力,也像捕鼠的灵猫,扑击前先将背弓起,扑击时背弓一张,爆发力惊人,动作迅捷无比。
二、双臂弓(亦称为上肢弓)。
即以手腕和肩为弓梢,大臂和小臂合为弓背,形成一张弓。双臂是人体进行攻击和防御的重要武器,这就要求在进攻和防御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这就是双臂弓的意义所在。在技击时,如双臂离身体过近时,就失去了足够防御的空间,对手大力一击直接就可以轻易击穿了防御,打击到头和躯干,而如果双臂伸得太远,在攻击对手时就没有足够的空间发力和加速。
因此双臂既不能后收太多(大小臂夹角小于90度),也不能伸的太直(大小臂夹角大于135度),最好处于90度到135度这个范围之内,因人而异,可略有不同。在防御时双臂弓犹如一个气囊,可以减轻或化去对手攻击的力量,在主动进击时,这个弓突然展开,又可以让攻击加速,形成更有力的打击。
练太极拳有弓方能蓄劲于内。
三、双腿弓(亦称为下肢弓)。
即以胯关节和踝关节为弓梢,以大腿和小腿合为弓背,形成一张弓。双腿是人控制身体平衡的主要器官,也是化力和发力的根基所在,在发力时双腿弓瞬间变直形成一股极大的弹力发出,而在遇到对手攻击时,只需要双腿弓稍弯即可卸去大部分力量。譬如我们童年时玩的对推游戏,两人面对站立,保持一步左右的宽度,用双掌猛推对方,这时你如果双腿站直了,就很容易被推倒,而通过双腿微弯才可以将对方的来力卸去,保持不倒。需要注意的是,双腿弓也有幅度要求,平时练拳时以膝盖不超过脚尖为宜,幅度过小,形不成足够的弹力,过大则容易伤到膝盖。
善用五张弓,形成太极劲。
四、善用五张弓,形成太极劲,养生防身效果佳。《太极拳经》关于太极劲的论述是:“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这明说太极拳劲的运用其实就是五张弓形成了合力,在发力时五趾抓地,力从脚起,通过双腿弓一弹加速,再通过腰弓加速,然后通过双臂弓再一次加速,三层加速叠加后,再通过手发出,其劲何其迅猛,自然远大于仅靠手臂发力,这也是太极劲看似动作不大却能瞬间将人发出去的原因。另外,练拳常备五张弓,身体呈现一种内收的状态,精神内敛,自然能达到养生的效果,正如《黄帝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总而言之,在练习太极拳时,常常注意身备五张弓,就如在防御时身前增加了气囊,化敌来力于无形,又如在攻击时增加了加速器,形成迅猛的太极劲,同时也利于做到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利于养生延寿。以上是个人的几点粗浅认识,在此与大家分享,讲的不对的,请朋友们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