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教学网

太极拳的"重心移动”和“虚实转换"

来源:未知 106

‌重心转换移动,是太极拳行功走架的关键。太极拳架的练习能否成形,除了“太极十要”必须炼上身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好重心移动虛实的方法。由于没掌握重心移动的要领,很多习练者出现了膝关节痛、挺胯、撅臀、猫腰、伸颈等,甚至一些著名大师的传人和习练几十年太极拳的老练家到了晚年一走架连身法十要都丢了。因此不论是初学者还是老练家,都应注重太极拳行功走架时的虚实转换和重心移动。目前流行的国家规定套路的练法和传统各门派的练法都有一定的区别,有些还大相径庭,令太极拳习练者无所适从。


一、前腿撑、后腿蹬的误区

规定套路对于虚步变弓步的技术要求是:前腿撑和后腿蹬要同步进行,前后上下要协调一致。这种练法和技术内涵本身并没有毛病,尤其是对于初学者不失为一简捷有效的方法。但按传统经典太极拳论的要求来看,则无论是撑还是蹬.都是后天主动做作的动作和局部用力,而非内家拳的自然之道。其实不仅学院派的技术类型如此,甚至一些传统派的练法也与学院派的技术要求大同小异;

练传统太极拳中得真传者并不多,太极拳行功走架的真谛:千万别在膝盖上使劲,腿要放松,要借身体往下的松沉之劲,再开胯圆裆,转腰沉胯,重心就能轻松移动了。如果你没有练到那儿,说了也没用。

二、传统派的练法

“右腰眼托起左腰眼,左膝似线上提,左足尖离地上屈,足踵轻轻铲出,着地后足跗放松。足下似有吸力,脚掌缓缓落下踏实,右足蹬地,右腿自然伸屈,上体随腰胯微左旋,尾闾前送成左弓步。”秉承“转换在腰隙间”的法则,并且总结出一些很好的练法。

重心移动时:吸气用意念将后腿的实足提起,呼气用意念将前腿的虚足落实。久而久之,不仅重心转换轻灵自如,倘若青少年能刻苦用功则有望练得身轻如燕,长年坚持这种练法不仅吐纳之功有成,而且敛气入骨亦有可能。使重心移动与脚下三节劲的相结合成为行功走架的一种特色。

三、由浅入深的多层次练法

初学太极拳者对体内的感应迟钝,不可能一步就达到“命意源头在腰隙”而抽叠两个腰眼进行虚实转换,要想以短时间进入太极境界,必须掌握具体有效的正确方法。“右腰隙(即内肾)下抽落实,似乎托起左侧腰隙;胯根撑开,右胯根微内抽,松胯屈膝,逐渐坐实右腿,成右实左虚之势。然后,右胯再微向下沉,左足轻缓地向左前方迈出,步随身转,两胯根更撑开,两膝盖向左右分向前挺。随着重心逐渐左移,左侧胸肌向下松沉。左侧腰部渐觉充实,两肩中间骨节仍微微鼓起,腰脊命门穴则向后勃,而脊骨根有向前上翻之意。逐渐坐实左腿,再左胯根微向内抽,左腰隙下抽落实,似乎托起右侧腰隙,随着右足提近左足旁,成左实右虚之势。”初学太极拳者按此方法练习时,应多注意松肩松胯,别让内劲滞住。常见一些行功走架者身体某一部分出现凹凸颤动、手臂抖动的现象,这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重心移动方法,由脚下产生的重心反作用力未能贯通周身造成的。掌握了形体上的重心移动方法,领悟了“转换在腰隙间”的内功机理后,可以再修炼意念控制重心的方法。

当太极拳的行功走架修炼达到化境时,修炼者只要“满身轻灵顶头悬”,不用力、是意非意,形体就会自觉地行功走架。而且是“不是我练太极拳,而是太极拳练我”。

0有用,赞一个
打赏:
  分享:
扫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