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教学网

什么是修炼太极拳八通的“穴通”?

来源:未知 37

‌穴通是指修炼太极拳时激发出的人体穴道势能的活性,此时人体各大经络畅通,是修炼太极拳术的真正玄机所在,古时非得意之入室弟子不传也。

穴位,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少的地方。《黄帝内经》又称之为“节”、“会”、“气穴”、“气府”等,《太平圣惠方》有称做“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为“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素问》解释穴道是“脉气所发”、“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其一,穴道并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与经脉、人体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互相输通的特殊部位。其通畅与否是双向的:从内通向外,反映病痛;从外通向内,接受刺激,防治疾病。修炼太极拳强调“通则顺,不通则滞”,就是指穴通之理。修炼太极拳本质上就是确保这些穴位和十二经络及奇经八脉等的畅通,以达到阴阳平衡。

其二,修炼太极拳时,要知道所修炼的招势对哪些穴位和经脉产生了影响。比如“气贴于背”主要属于哪些经络在运动,“劲由脚发,由脚而腿而腰,形于手指”对哪些穴位和经脉产生了刺激;比如练习杨式太极起势、云手等动作时,左右两脚应当迈开多大宽度合适,如果迈开大了,就会歪斜而失去尾闾中正,如果迈开小了,就会形成夹裆之病而致气血运行不畅。知道了穴位和经脉的知识,就可以很好地去解决这个问题。开左脚时,用意念调整着右肩的肩井穴和右脚的涌泉穴,使其相互上下对齐;开右脚时,用意念调整着左肩的肩井穴和左脚的涌泉穴,使其相互上下对齐。左云手时,必须等重心移到左边上,让左肩的肩井穴和左脚的涌泉穴上下垂直相通,继而才能转腰、云手。练习“劲由脚发,由脚而腿而腰,形于手指”时,就要意念地下之力量通过脚中之涌泉穴,经过足三里、阳陵、跳环、命门等穴位,最终推动位于丹田和夹脊部位以内气为主的内劲,由背部、肩井穴走阳经经络和督脉,再顺着手上经络,让内劲经肩井穴而发至手上的劳宫穴。如此举一反三,太极拳的其他招势,亦如此理。

其三,太极拳的养生功能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穴通。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即是此理也。太极拳通过中正安舒、起落辗转的动作和开合鼓荡的内气配合,使人体206块骨头、十二经络、奇经八脉和720个穴位有规律、有节奏地收缩舒张,这种导引方法不但使内脏得到了“自我按摩”,同时也导引了气机的升降出入,调节了人体经络气血,使之运行流畅无滞。正如汉代名医华佗云:“人身常动摇则谷气消,血脉通,病不生,人犹户枢不朽是也。”这样可以消除经络气血盛衰不调和经络气血逆乱阻滞等致病因素。长年练拳可使内气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程度,由里及表(经络—经筋—皮部)、由表至里(皮部—经筋—经络)而无微不至。久而久之,可改善人体微循环和脏腑之间的联系,加快人体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康健身体的目的。

其四,要实现穴通,关键在于修炼者需要在明师指点下,准确规范地练习好拳架,并真正做到松沉到位。太极拳松的本质其实就是人体各部分和体内各系统在意识引领下对地球万有引力最大限度的尊重、服从和运用。只有修炼时松沉到位,才能实现人体穴道和各种人体经络保持畅通。正如《拳论》云:“关节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

0有用,赞一个
打赏:
  分享:
扫码支持